全国食品与发酵工业信息中心
行业信息权威发布会议培训会议室预约科技咨询政策法规科普讲堂食品安全
  • 首页
  • 中心介绍
  • 行业关注
  • 权威发布
  • 会议培训
  • 会议室预约
  • 期刊出版
  • 科普讲堂
  • 加入我们
行业关注

全国食品与发酵工业信息中心

地址 : 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中路24号院

电话 : 010-53218338

传真 : 010-53218336

E-MAIL : ffeo@vip.sina.com

首页>新闻中心>行业关注>正文

更多 »

茶商加速进入“野生模式”!

    发布时间:2017-08-24    阅读数:789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导读:昨天,我在《大茶业时代已来,茶叶界要做七个准备》正式提出中国茶已经从茶业时代变为大茶业时代。  大茶业时代有五大特征,即
         昨天,我在《“大茶业时代”已来,茶叶界要做七个准备》正式提出中国茶已经从“茶业时代”变为“大茶业时代”。

  “大茶业时代”有五“大”特征,即,市场容量大、品牌数量大、产业涉及面大、顾客心理变化大、资源整合力度大。
 
  不少茶商就此谈了自己的想法,尤其是一些靠政府吃饭的茶商更表示极大的忧虑,他们对顾客心理欠缺了解。今天接着谈一谈“大茶业时代”的商业模式问题。
 
  站在宏观来看,“大茶业时代”有三种商业模式。
 
  第一,圈养模式。圈养,本意是“关在圈里饲养”,这里代指一些无需为生存担忧的茶企。例如,有些茶企本身就是国有资本注入,不存在生和死的问题,所以对盈利没有太迫切的愿望,所以在茶叶经营上没有足够的动力去“重视”消费者,更多的是考虑纯商业之外的问题。
 
  第二,放养模式。放养,本意是“把某些已经圈养的野生动物重新放到野外环境中去,使它们在一定范围之内以原有的生存方式生活。”这里代指一些由大型企业投资、暂时不需要为生存担忧的茶企,这些茶企往往带着“母公司”或“母品牌”的光环,虽然不是很懂得市场运作,但也可以凭着光环获得一些荣耀和追捧。哪些企业是放养模式的茶企,大家都比较清楚。
 
  还有一种放养模式的茶商,他们主要依靠政府的各项补助以及其它渠道的资金来生存和发展,在市场上并没有太好的表现,对顾客缺乏系统的了解,也没有真正意义上重视顾客,例如,一些非常大的茶企和我们谈如何快速让顾客数量增加100%,一开口就暴露出对顾客的“陌生”。这是非常可怕的。
 
  有些类似的茶商甚至连放养都算不上,简直是圈养的茶商。
 
  第三,野生模式。野生,本意是“动植物在野外自然生长而非经人工驯养或培植。”这里代指一些茶企,尤其是一些茶店、茶农或茶馆,“无依无靠”,只有靠天吃饭,靠自己打拼才能获得利润来生存。
 
  现在,你怎么想?
 
  其实,无论你之前是怎样的模式,未来都不可避免的要更多的选择“野生模式”,也就是说,中国茶商正在加速进入“野生模式”。
 
  例如,三公消费没了,基于腐败土壤上的茶叶消费越来越少,加上经济低迷,大的团购订单越来越少,这都逼着茶商去重视一个个零散的消费者。茶叶份额中,最值得重视是,自己喝茶的消费者在不断地增加,“伺候好”这部分消费者,你就不会缺少顾客。
 
  也正因为此,我们去年就率先发起成立“卖茶实验室”,重点研究消费者的买茶心理,并且在《推心置茶》中详细阐述了22种大转型时代的商规,目的就是要帮助茶商“换芯片”,让茶商的大脑改变,真正重视消费者,在“野生模式”中建立自己的竞争优势。
 
  那么,野生模式下最重要的是什么?
 
  茶商的经营方式,学习的内容等等都要朝着野生模式演变。尤其是茶叶品牌营销FromEMKT.com.cn,对大部分茶商来说,这是“纯野生的活儿”,要真正有效,就要把重点精力放在学习“野生的技能”上,而不是从圈养或放养的专家那里学习“野生的技能”。
 
  没经历过生死考验的企业,是不可能心智成熟的;没经历过生死考验的老板,也可能真正领悟出有用的商业规则。很多有用的东西,都是用血泪换来的,就像野生动物觅食一样,几乎每一天都是生与死的考验!
 
  当然,这主要是针对品牌营销方面。茶商要学习的不仅有品牌营销,还要有其它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必须敞开胸怀,从各类专家那里去学习。当然,品牌营销也可以敞开胸怀,多听一听,多学习!
(责任编辑:信息部)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友情链接

  • 中国轻工业信息中心
  • 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
  • 中国工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
  • 全国食品发酵标准化中心
  • 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 发酵酒品质与安全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 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技术产品服务部
  • >首页
  • >中心介绍
  • >行业关注
  • >权威发布
  • >会议培训
  • >会议预约
  • >期刊出版
  • >科普讲堂
  • >加入我们
  • 电子邮箱 : ffkj@cnif.cn ffkkj@sohu.com
  • 邮政编码 : 100015
  • 地址 : 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中路24号院6号楼
  • 版权所有©2010-2017 全国食品与发酵工业信息中心